贵州赫章“可乐猪”拱开致富门,带动当地1.8万农户增收
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所产的本土猪种可乐猪,因其外形酷似可乐遗址出土的汉代“陶猪”而得名。近年来,赫章县深耕可乐猪产业,从标准化养殖、非遗技艺加工到地理标志品牌打造,已带动1.8万户农户走上增收路。
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所产的本土猪种可乐猪,因其外形酷似可乐遗址出土的汉代“陶猪”而得名。近年来,赫章县深耕可乐猪产业,从标准化养殖、非遗技艺加工到地理标志品牌打造,已带动1.8万户农户走上增收路。
巡检镇位于襄阳市南漳县最偏远的山区之一,邮路长达273公里。5月的一个下午,巡检镇群众活动中心却热闹非凡。空地的长桌上摆满了干菜薹、干豇豆、干木耳、腊猪蹄、腊肠、土鸡等土特产品,将通过邮政惠农直播卖出去。
巡检镇位于襄阳市南漳县最偏远的山区之一,邮路长达273公里。5月的一个下午,巡检镇群众活动中心却热闹非凡。空地的长桌上摆满了干菜薹、干豇豆、干木耳、腊猪蹄、腊肠、土鸡等土特产品,将通过邮政惠农直播卖出去。
近年来,兴隆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,探索运用“党建+”模式,不断深化“五色党建”品牌,充分发挥人才优势,用心用情念好人才“育、聚、用”“三字诀”,走出了一条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。
今年我市将在永登县柳树镇、榆中县高崖镇、皋兰县什川镇(石洞镇)、红古区花庄镇4个试点乡镇推行“基层社+企业+农户”等深度合作模式,建立分工协作、利益共享机制,引导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互相参股、抱团发展。目前,已对接4个试点乡镇涉农企业28家,农民专
中国甘肃网6月10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(记者 张万宏)6月9日,记者从兰州市供销社获悉,今年我市将在永登县柳树镇、榆中县高崖镇、皋兰县什川镇(石洞镇)、红古区花庄镇4个试点乡镇推行“基层社+企业+农户”等深度合作模式,建立分工协作、利益共享机制,引导龙头企业、农
当下正值夏收时节,广平县农村的大小收粮站全力收储粮食,同时推出“粮食银行”业务,农户将收获的粮食存入收粮站后,可根据粮价随时交易,极大地方便了农户存粮、取现、兑换,确保应收尽收,助力粮食颗粒归仓,守护好老百姓的“钱袋子”。
“我们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租赁大型拖拉机、播种机一起参与玉米大豆套种,集中连片打造示范基地500亩,不仅兜牢了粮食安全底线,还可以带动村集体经济再上一个台阶。”峡滩村党支部书记张平对玉米大豆种植前景非常看好。
今年我市将在永登县柳树镇、榆中县高崖镇、皋兰县什川镇(石洞镇)、红古区花庄镇4个试点乡镇推行“基层社+企业+农户”等深度合作模式,建立分工协作、利益共享机制,引导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互相参股、抱团发展。目前,已对接4个试点乡镇涉农企业28家,农民专
龙见强先后前往九秋村“九秋冷凉蔬果”种植基地、“月亮山生态香米”品牌创建基地以及摆勒村覆盆子种植基地。通过实地察看、听取村“两委”汇报,龙见强详细了解了西瓜种植进展、生态香米品牌创建情况、覆盆子种植推进状况以及群众生产生活情况。
“以前看别人操作无人机管护农田,我很羡慕。现在我也学会了操控技术,今后我家农田也可以用上无人机了。”近日,在南宁市武鸣区城厢镇2025年农业无人机飞行操作培训班结业仪式上,种植大户李锦孟高兴地表示。本次培训活动由武鸣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专业无人机技术公司举办,免费
2025年6月5日6时40分,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狄邱乡东狄邱村村民赵志刚(男,53岁)在收割自家承包的15.8亩冬小麦时,发现收割机刀片连续3次发生异常断裂。经停机检查,在麦垄间发现12枚钉状金属异物,分布密度达每亩0.76枚。邯郸市临漳县公安局接警后,于6时
湖北长阳,有一个海拔1400米的小山村——榔坪镇马坪村,该村魔芋种植户黄学平十分高兴,“200亩魔芋,今年估计能赚300万元。”
昨天晚上村务群里村书记就发通知说:本月11号电站统一打水灌溉农田,还没收割小麦的农户这几天抓紧把小麦收了,把地耕了。
6月正是农村麦收的黄金季节,在北方种植小麦的广袤乡村土地上,收割机也已经纷纷开始热火朝天地进地里开始收麦了。
“麦熟一晌”,高温天气催得紧,种粮大户刘兆华的小麦今天已到了最佳收获期。与往年不同的是,刘兆华今年“三夏”生产采用了收种新模式——购买了适合自己的“套餐”。
“肥料钱没少花,产量却上不去?”这可能是你踩中了施肥的“隐形雷区”!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那些让农民朋友白花钱又减产的常见误区,手把手教你科学施肥的黄金法则。
在府谷镇高梁村,土特产被搬进直播间,村党支部书记化身带货主播,畅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网络通道,也解开了富民兴村的“流量密码”。
今年以来,人保财险贵州省分公司紧扣农时,主动作为,将“强化农业保险保障”的要求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具体行动,全心全意做好农险承保、防灾防损和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,为农业生产筑起坚实的风险屏障,有力支持贵州省春播夏种和稳产增收。截至5月,该公司累计承保农户116万余户
“种了这么多年的土豆,头一回知道地里藏着这么多门道!”5月24日,白泥井镇四大号村马铃薯的田垄间,种植大户高红飞蹲在技术员身边,一边学技术一边感叹。今年,县农业农村局组织马铃薯产业技术员组成“抗重茬攻坚队”,破解我县马铃薯种植连作“顽疾”,给老土地带来新希望。